学生走班上课 教师分班教学

2017-09-25 08:53:49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试行小班化教学

  走出行政班,闯进别人的教室,同桌的数学老师跟我的不一样。9月11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二师附中)一场“说走就走”的教学实验正式启动。经番禺区教育局批复,2017年,二师附中高一年级“试行小班化教学,为番禺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开拓新思路”,探索走班教学模式。

  走班上课

  受到学生家长的欢迎

  上午10点半,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在二师附中读初一的小莫同学夹起书包,携带数学书,从东翼教学楼奔向西翼教学楼的教室继续上课,而他的同桌却来到了北翼101教室。每天数学课上课前,这样的场景都会上演。

  鉴于广东省新高考改革将于2018年拉开帷幕,为了减少盲动,增强前瞻性,为下一年的走班教学积累经验,二师附中的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以小班化为契机,以数学学科为先导,在高一年级16个班开展分层走班教学实验,推进教学改革试验。目前走班教学已运行了两周,根据学校回收的调查问卷显示,同学对新的教学模式,认同度较高。

  这意味着该校高一学生从传统班级授课制的“一班一表”变成了“一生两表”,数学科有一个因人而异的课程表,同班同学也可能在不同地点上不同老师的课,学科作业也有可能不同。

  “要换个教室上课,和其他班的同学们坐在一起,刚开始会不会不习惯。”后来,胡同学发现,分层走班有利于老师针对地教学,上课节奏也不错,渐渐习惯后,他喜欢这样上课。

  “我很支持这种分层选课走班的形式,尤其是分层走班,与自己上课的同学都处于同一水平,便有了紧迫感会专心上课,不会插科打诨,老师也不会刻意去照顾学生,我们的课堂学习效率也提起来了。”何同学说,与来自其他班的同学一起上课,时间长了也可以交到新的朋友。

  据记者了解,分层选课走班也得到了学校老师和家长们的支持。家长胡先生表示,“选课走班是教育改革的趋势,分层走班可以解决大班制中的有些弊端,因材施教有利于孩子潜力的发挥,尽管孩子有个适应的过程,但是作为家长我很支持学校这样的创新。”

  分层教学

  深思熟虑后的大胆尝试

  9月22日,是二师附中分层走班的第二周,一切上课程序基本上步入正轨,参与方案设计的副校长宋文仲终于松了一口气。他说,从高一年级的分层走班试行方案多次修订,到师生课程表反反复复修改,过程历经太多曲折。

  “作为番禺高中走班教学试点学校,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经学校深度研讨,在高一年级试行走班教学。” 宋文仲告诉记者,学校根据生源两端差距大的特点,结合“王牌学科”的教学优势,选择了“数学”作为首个试点学科,以三年规划进行。

  走班教学说起来轻巧,做起来着实有点“折腾”。开学第2周,学校领导和高一年级管理小组就数学分层走班问题多次召开会议,就编排教学班组原则、匹配任课教师、课表编排、各教学班上课地点、学生考勤管理以及作业管理等问题进行沟通协调,并通过班主任会议、备课组会议加以落实,高一数学备课组就分层走班教学中的学案设计以及作业收发及跟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经科学规划,高一年级以4个行政班为一个单元,将学生按照数学基础(依据第二周的数学前测成绩和中考入学成绩的加权值)分为A、B、B、C四个教学班(组),其中A班为基础班,B班为提高班,C班为拓展班,ABBC四个教学班同时编排数学课,每8个行政班的数学教师融为一体,共分为两组,每位数学教师教学班的学生均来自原来的八个不同的行政班。

  走班之困:愁煞“表姐”

  因为要不定期地“倒腾”课程表,老师们戏谑地称年级的教学级长梁丽芬为“表姐”。在分层走班之前,课表编排原本就是一大难题,因为班级多,涉及体育课、外教口语课、心理课、特色选修课,还要回避诸多的会议和集体备课时间,原本就不那么容易,再加上本届高一年级又增设了一节硬笔书法大课,着实让梁丽芬抓狂了许久。在经历了几个通宵的鏖战之后,这位干练、智慧的级长交出了一份满意的走班教学课程表。

  “学校的生源两极分化严重,数学这一科尤其明显,备课难度大。现在实行走班教学,虽然备课的针对性提高了,但是安排课程却是一个大难题。”梁丽芬跟记者说,该校高一级16个行政班,9名数学老师,分层走班教学将全年级的学生分为两个组,每组A、B、B、C四个教学班(组)。“这样的课程设置下,至少有4名数学老师同时上课,这要求老师们必须全员到位。如果有请假等情况,人员调动也比较困难。”梁丽芬说,为了这次的课程改革,教师们都积极配合,严格按照新课表上课。

  两周的走班运作,因为做足了前期准备,一切都井然有序,流程的顺畅完全超出预期的设想。无论是课前预习、快速走班、教学座位、学生考勤与管理,还是作业的收发,无不彰显着二师附中高效管理的力量。

  当然,后续的挑战正等待着二师附中去跨越,“比如数学教师以前是上两个行政班的数学课,而现在,学生却来自8个不同的行政班级,教师是不是既对当前教学班的学生成绩负责,而且还要对原来行政班学生的成绩负责?如何厘清教师教学质量责任的边界呢?”梁丽芬提出,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追踪较难跟进。而宋文仲认为,在走班制背景下,呼唤一个更加科学的兼顾个人与团队的动态跟踪与评价机制。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成绩必然会出现一定的变动,不定期动态转班的利与弊如何权衡?所有这些,都将是摆在附中人面前等待攻关的新“课题”。


【转载请注明转自南沙招聘网http://www.nsjob168.com

在线咨询
企业招聘热线
1801199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