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一年广东新增二孩40万 医疗卫生教育有哪些困境?

2017-01-17 11:45:20

全面二孩一年广东多生娃40万 医疗卫生教育准备好了吗?

  全面二孩政策落地以来,截至2016年12月15日,广东省已经新增二孩40.78万人,专家预计,今明两年还将迎来二孩生育高峰期;广州市卫生和计生委日前也透露,今年,广州市预计将增加27万新生儿。

  高危孕产妇增加三成多孕产妇救治迎来挑战、儿科医生青黄不接多家医院儿科急诊停诊、孩子增多入托入学学位是否充足、二孩妈妈职业就业遭遇难题……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一年多,生育二孩,对于家庭、社会、女性个人都产生了相应的压力和挑战。

  回顾全面二孩政策落地一年,为了使大家无后顾之忧敢生育二孩,确保全面二孩生得下、生得好、养得起,目前还有哪些困境?还需要出台哪些相关政策?民众有何呼声?省政协委员、人大代表都有些哪些意见和建议?在即将到来的广东省两会上,新快报报道团队将带着相关问题寻求答案。

  【困境1】孕产妇安全

  怀孕8个月她子宫破裂胎死腹中

  怀孕8个多月的杨杨,日前凌晨3点多,肚子一阵剧烈腹痛,来到广州天河区某三甲医院就诊,发现血色素快速下降,变成严重失血性休克。医生行紧急剖宫产时,发现其腹腔已满是鲜血,腹腔积血总量约有5000ml,遗憾的是,子宫已破裂,胎死宫内,为了抢救孕妇生命,最终只能切除子宫,所幸在专家们的通力合作下,成功挽回孕妇生命。

  另一位意外怀孕二胎的女士,本是去医院做普通的人流手术,结果进手术室不到10分钟,其先生被告知得马上转院抢救,原因是胚胎着床在一胎剖宫后的切口上导致大出血。原来,这次危险事件发生的缘由,是她二胎怀孕的胚胎,着床在了2年前剖宫产的切口上,就是人们常说的切口妊娠。

  “140/95mmHg,血压还是高,要注意啊!”9月下旬,在广州某三甲医院的产前诊断室,36岁的孕妇李宁(化名)忍着头晕量了血压。她正在孕育第二胎,已经31周了。李宁得的是妊娠期高血压,也是目前高危妊娠中最常见的合并症,发病率高达6%-9%。和许多妊娠期并发症、合并症一样,这样的疾病严重影响孕产妇和胎儿的健康,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现状

  二孩时代高危孕产妇增加三成多

  因为高龄、或是头胎剖宫产导致的疤痕妊娠甚至以前不曾注意到的一些内外科的基础性疾病等原因引发的各种合并症、并发症,都让一些准妈妈们被贴上了“高危”的标签。

  “大出血的孕妇,我们每个月都能遇到5~10例,多的时候一周要做好几台抢救手术。”“以前很少碰到类似病例,现在平均每个月能遇到两三例切口妊娠的孕妇。”采访中,不少广州市内三甲医院妇产科医生对新快报记者感叹说,二孩时代,头胎剖宫产再孕等引发的风险的案例增多。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透露,去年以来,广东高龄孕产妇、经产妇以及患有基础疾病的孕产妇不断增多,各种不典型妊娠并发症、合并症也逐渐增多。全省助产机构的门急诊量和危重病例已经开始增加,2015年全省高危孕产妇的检出率为30%,较2013年增长了12%。

  ●提问

  二孩妈妈特别是高龄孕产妇生育安全和新生儿救治方面,广东有何举措?

  目前做得不够的还有哪些方面?

  代表、委员还有哪些建议?

  如何更高效地调配指挥高龄孕妇的重症抢救工作?

  妇产科医生是否有缺口?

  如何加强妇产科医生的抢救能力?

  【困境2】儿科医生紧缺

  ●案例

  广州市内三甲医院儿科停诊为什么?

  2015年下半年以来,关于儿科医生紧缺、儿科医生流失、三甲医院儿科停诊等消息纷纷见诸媒体。

  “萝岗就只有这一家三甲医院,现在把急诊关了,要是孩子半夜发高烧,家长怎么办啊!”继中山三院萝岗岭南医院、广医二院儿科急诊部分时段停诊新闻爆出后,去年10月8日,中山一院在黄埔的东院区也发出告示,之前急诊儿科24小时接诊,改为仅早上8时到晚上11时接诊,从晚上11时开始的下半夜暂停急诊儿科,仅收治危重症患儿……

  随后,中山一院院方在回应时表示,由于近期急诊儿科医生离职、休产假等,本来21人的儿科,突然少了6人,人手不足,医院无计可施,只能暂停收治急诊下半夜普通病号,但120出车、休克、昏迷、急性喉炎等危重症患儿依旧可以正常接受急诊救治。

  相比“药不能停”,“医不能缺,诊不能停”对患者来说恐怕更为关键。而这一现象还并非孤例,例如南京一家医院,因为仅剩一名儿科医生,这位医生生病,便导致整个儿科停诊,而小医院因为儿科医生流失而导致儿科消失则更为普遍。儿科爆满、儿科急诊停诊等新闻层出不穷,去年以来,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出现各大医院儿科告急、儿科停诊、家长带患儿看病排队等通宵等状况。

  ●现状

  广东2015年千名儿童只有儿医半个

  随着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新生儿激增,给医院儿科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加之儿科是伤医辱医事件的高发地,由此导致儿科医生招生难、离职猛增、人才匮乏。儿科医生短缺已成为急需尽快解决的社会问题。

  据统计,广东省儿童人口及儿科医师队伍现状不容乐观,截至2015年底,广东常住人口达10849万人,其中0-14周岁(少年儿童人口)1884.67万人,2015年新出生人口119.95万人,出生率11.12%。

  目前,全省只有广州和深圳两家开设了专门的儿童医院,儿科医师主要集中在综合医院儿科(52.0%)、妇幼保健院儿科(22.9%)、儿童专科医院(11.0%)、基层医疗机构(10.6%)。2015年全省儿科医师10208人,占全省医师总量的4.6%,明显低于内科(18.7%)、外科(10.4%)和妇科(10.3%)。

  2015年全省每千名0-14岁儿童,拥有儿科医师0.53人,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49人),但明显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水平(0.85-1.3人),即使与2011年底的上海(1人)相比,仍有相当大差距,远远不能满足儿童患者看病的需求。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广东去年就已经新增二孩40多万人,儿童数量在今后几年将会呈现明显增长的态势,儿科医师短缺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


  目前广东儿医缺口有多大?

  儿科医生短缺的真正根源是什么?

  二孩不断增加,如何确保儿科“医不能停”?

【困境3】两娃照料

  ●案例

  3岁前孩子无人照料不敢生二娃

  “以前,单位办了托儿所,休完产假后,把孩子送到单位附近的托儿所,非常方便。”家住越秀区梅花村的周阿姨告诉记者说,1982年生的女儿在事业单位上班,生头胎时,已经请一个保姆帮忙带大娃,现在虽然放开二孩,但作为夫妻双方都是双职工家庭,祖辈也还在职的情况下,根本不敢生二孩。

  周阿姨的女儿李女士告诉记者说,自己小时候,3岁之前上的就是爸爸单位的托儿所。她还记得,每天上午,爸妈上班前把她送到托儿所,就有阿姨负责她的吃喝拉撒,直到爸妈下班来把她接回家。“因为有托儿所,以前他们家也不用麻烦老人家帮忙,一家三口很简单。”

  不过,现在身为人母的李女士,感觉就没那么轻松了。她说,丈夫也是企业职工,每天朝九晚五上班,儿子三岁前只能靠保姆帮忙,每个月单请保姆的支出花费是四五千元,而且请到称心放心的保姆,也经过了不少的折腾。“如果现在单位或街道也有托儿所,那就可以跟自己的童年一样,不用这样兴师动众找人看孩子了”。李女士感叹说。

  ●现状

  目前兴办托儿所的单位寥寥无几

  据了解,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广东很多单位响应政府要求办起了幼儿园。据越秀区一些老干部介绍,像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都有托儿所,而且一些幼儿园里面,也是有很多幼儿园可以全托,并接收1岁半左右的幼儿入读的。

  不过,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街道办园的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幼儿园、托儿所由于生源减少、亏本过大等原因,陆续被迫停办或改制。

  关于让企事业单位开办托儿所或幼儿园的呼声,早些年就已经有了。在2011年,广东省教育厅负责人在回应人大代表提出的“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建议时提到,广东将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兴办带有福利性质的幼儿园,以解决省内优质学位不足的现状。但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广东各市均很少有托儿所。

  有很多家长也注意到了,在学前教育方面,更是存在着“入园难”的问题。去年广州市公办幼儿园电脑派位中,近3万人争7074个位,竞争最激烈幼儿园的报名招生比高达119:1。好的民办园在“开闸”报名后,家长更是需要漏夜排队。到2015年底,广州市小学生人数为93万余人,平均每年增长2万多。随着全面二孩时代来临,增速可能还会加快。预计到2020年,广州小学生人数将达108万。

  ●提问

  应对二孩时代,在幼儿照料、幼儿上学、中小学学位的增量等方面,政府有何举措和应对之策?

  【困境4】二孩女性择业

  ●案例

  二娃为“辣妈”职业画上了句号

  在生育二胎之前,章小姐是一家大型外企的市场公关经理,大娃已经四岁,就读于家附近的公办幼儿园,主要由章小姐的爸妈和一位保姆照顾,在朋友同事眼里,她是一位有着少女心的“辣妈”,堪称人生赢家。然而这些看起来美美的画面,在她决定要赶搭二胎这班车的时候戛然而止。

  “二胎的到来,不只让我花得更多,赚得更少,时间和精力严重透支,事业被迫中止,身体也几乎被拖垮,我低估了二胎带来的影响,以前觉得加班很累,可是跟照顾两个小孩比起来简直不算什么。要有多强大的心灵和后盾,一个二胎妈妈才可以事业和家庭兼得?”凌晨,她在起身照顾了婴儿以后,在微信上敲下这段话,回复了新快报记者五个小时前的问题,她抱歉地补充道,自己记不清多长时间没有睡过一个整觉。

  因为年龄原因,她的二胎妊娠反应特别大,很想把工作做好,身体却并不配合。加班返工的次数越来越多,她终于被上司从重要项目调离,“赋闲休养”到生产,收入减少了一半。

  与此同时家庭开支却增加了几倍。“家里现在两个孩子,两个老人,1个保姆,大娃要去上兴趣班的时候,二娃要去医院看病,大娃要陪着看绘本的时候,二娃要吃奶,一边哭一边闹……偏偏陪伴孩子成长,和自己的职场个人成长都是没有办法让别人替代的事,一天只有24小时,分身乏术。”

  在章小姐休完产假,准备重返职场时,还发现之前的重要岗位已经被别人占去,而家里两个娃也非常需要她,最近,她决定先辞职把孩子带大再说。

  ●现状

  九成女大学生求职感受过性别偏见

  “只限男生”、“男生优先”、“签约五年后不得生育”、强调岗位需要经常加班男生更合适、被调查婚育意愿……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女性不仅担负孕育孩子的重担,还可能面临就业、升迁等职业困境。

  今年,将迎来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的首个毕业季,一些企业会考虑用人成本问题,无形中增加了女生就业的难度,使得女大学生的就业难上加难。去年9月广州市妇联首次发布《广州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白皮书》。当问及被访女大学生求职感受,56.7%的被访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91.9%的被访女大学生更是感受到用人单位的性别偏见。其中,理工科女大学生“经常”感受歧视的比例最高。

  记者获悉,招聘中的显性性别歧视包括:在招聘信息中注明限招男性、男性优先、已婚且育有孩子的女性优先等外在附加条件,规定几年内不得结婚或生育等。隐性歧视则更多变,如询问女大学生恋爱、婚育状况、生育规划等私人信息,强调岗位需要经常加班、男生更合适等。来自法院数据显示,有关女职工权益的劳动争议案件在全面二孩政策后也出现了上升趋势。

  ●提问

  二孩时代,女性就业“暗门槛”怎么拆?

  如何转嫁二孩政策对女性就业的压力?


  政府需要制定和完善哪些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配套措施,保障妇女就业、休假权利?

  如何支持女职工生育以后能重返工作岗位,特别是鼓励用人单位制定有利于女职工平衡职业和家庭关系的政策,帮助女职工做好职业规划?

【转载请注明转自南沙招聘网http://www.nsjob168.com

在线咨询
企业招聘热线
1801199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