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创新"医社合作"方式 助病友走出困境

2016-10-25 09:35:06

近十年来,我国培养了一支50余万人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发展了4700多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广州市的社工发展在全国先行一步,创造了很多新鲜的经验。目前,广州市已培育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417家,数量达到全国的1/11。同时,全市累计有13755人次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即日起,南方日报社、广州市民政局联合推出“今日广州社工”系列报道,聚焦广州专业社工服务领域的创新,敬请垂注。

从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大门进去往里走,不远处便能看到一间医务社工站。外墙上醒目的标志,提醒着往来的病患:遇到困难可以来这里向专业社会工作师求助。

这间规模不大的社工站,正在创造着广州开展医务社工服务项目的试点经验。“医护人员和患者对我们的知晓度和满意度都在逐年增高,让我们深感欣慰。”社工站负责人冯健波说。

针对病患的实际需要,2013年12月,在广州市民政局和卫计委推动下,广州市医务社会工作试点项目落户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这是广州市首个由政府购买的医务社会工作项目,项目周期为3年,每年由市财政投入服务经费60万元,现配备1名督导、5名专业社工。医务社工服务内容包括生命关怀、心理辅导、资源链接、社会支持等,帮助烧伤患者及其家庭走出困境。

医务社工在病区开展“童乐大本营”活动。

患者入院后社工及时跟进

随着社工行业的蓬勃发展,广州市将社工服务从民政领域拓展到医疗机构。记者了解到,该试点项目采用医生和社工建立“医社合作”的方式开展服务。医护人员专注于帮助患者解除身体的病痛,而社工则帮助他们走出面临的情绪困境以及解除心理上的痛楚等。

落户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的医务社工服务项目,具体由广州市同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承接和运作,为该院烧伤整形科、心血管内科、血液肿瘤科、血液透析中心以及其他科室有需要的患者及家属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我们希望达到的服务目标是对患者的‘全人关怀’,”同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执行总监冯健波介绍,患者入院后,社工及时跟进,按照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社工的专业服务将介入4个阶段的问题:病友入院时遇到的心理及适应问题、住院治疗时出现的情绪及经济问题、出院时面临的社区融入及康复计划压力、康复后的同病互助。

社工服务内容包括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福利资源链接、情绪关怀与压力调试、家庭沟通与关系促进、医患关系沟通、帮助贫困患者募集慈善资助等方方面面。这些服务主要通过社工对病友及家属的个案跟进、小组活动以及社区资源转介等方式来实现。

在烧伤病友沙龙的开心球相伴互动游戏环节,兄弟三个联手搬运气球,笑声连连。

倾听患者痛楚帮助其释放压力

据了解,医务个案工作是社工协助服务对象寻找问题所在,帮助其克服困难。常见的医务个案服务方法有情绪疏导、心理评估与辅导、协调关系、制定福利计划和出院计划、资源链接以及转介康复等。

冯健波介绍,有一位烧伤整形科危重病区的烧伤患者,情绪非常焦虑紧张、烦躁不安,无法忍受身体的剧痛,出现不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等情况。社工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帮助案主舒缓紧张的情绪,释放压力,激发案主的求生动机。

“我们以同理的态度,站在患者的角度来与其沟通,倾听其内心的痛楚,帮助其回忆在过往的生活中很快乐的经历,使其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刚开始,患者对社工不理睬,经过连续几天病床前的陪伴,打开了患者的心扉。我们帮助其联系亲友,鼓励他们对其在情感上予以支持。后来,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关系得到缓和。我们还帮助其找到了出院后的照顾者。”冯健波说。

冯健波还举例说,一名入院做心脏手术的患者也成为社工的服务对象。由于患者家庭经济困难,社工介入后,及时帮助其申请医疗救助,缓解医疗费的燃眉之急;针对其担心手术后失去劳动力的问题,社工请来主治医生,专门详细介绍了康复过程,打消患者的顾虑;针对其存在的家庭关系紧张问题,社工安排患者和亲友深度沟通,消除误会。

据了解,医务社工开展了一系列小组活动,组织病友们与医护人员、义工一起做蛋糕、烤曲奇,并发挥自己的创意,在自己的作品上添加不同的图案和颜色。医护人员在活动中为烧伤病友及家属分享了如何进行康复训练,预防或缓解疤痕增生,让患者和家庭对于之后的康复过程更为清晰。烧伤病友、医护人员、社工、义工聚在一起,互相交流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在烧伤病友沙龙活动中,社工组织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义工一同到陶艺工作室制作陶艺品。大家很快熟悉起来,互相提供心理支持和慰藉。




【转载请注明转自南沙招聘网http://www.nsjob168.com

在线咨询
企业招聘热线
18011992808